在抗战期间德械师里十种最好的德式重型装备

  在抗日战争时期,当时国内最精锐的就是德械师部队,但所谓的“德械师”也可以叫做“德式师”,因为部队当中并不完全都是德式装备,只是部队训练、人员培养、作战思维等模仿德国,只有部分重型武器和装备是引进德国的。

  但德械师的将士们战斗素养、战斗意志很高,勇敢无畏,不怕牺牲,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  Le.FH18是在1929年生产的一种火炮,其本质上就是在Le.FH16的基础上改进而来,改变最大的就是在炮口前端安装了退制器,虽然重量增加了一些,但性能也达到了提升,射程更远,装填速度更快,Le.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全长6.1米,战斗全重1.52吨,火炮俯仰角-10度~+40度,最大射速每分钟5~7发,最大射程可达10公里,同时还可兼容纵火弹、榴霰弹和高爆弹等。

  这种火炮从1929年一直生产到1945年二战结束,大约生产了2万多门,二战期间也作为德军炮兵部队的主力火炮型号,曾在抗战期间,德械师部队也引进了30多门Le.FH18型火炮,并组建了独立炮兵团,用于支援前线步兵师使用,但由于当时没有制空权,这种榴弹炮多数都被日军航空兵摧毁。

  Le.IG18型75毫米步兵炮,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生产,二战结束为止,这种火炮大约生产了12000多门,整个炮管长度仅88厘米,全炮重量也只有400公斤,可以发射75毫米的常规榴弹、榴霰弹、烟幕弹以及纵火弹等,最大射程3680米,火炮高低射界-10度~+73度,最快射速每分钟12发,一般会使用骡马或者轻型车辆运输。

  这种火炮的外形也比较独特,显得短小低矮,在二战期间德军经常将它藏在掩体工事中使用,也因为Le.IG18小巧重量轻的特点,经过改进,简化重量,衍生出了Le.IG18F型75毫米空降型步兵炮,主要装备伞兵部队,在抗战期间德械师也曾向德国引进过60多门Le.IG18型75毫米步兵炮,装备了教导总队的独立步炮连,还有87师所属各团下的炮兵连,每连装备4门。

  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,是二战德军炮兵部队当中性能最好的大口径重炮,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能采用火箭增程弹的火炮,此型号在1933年到1945年期间生产,至二战结束大约生产了5400多万门,在当时的德军炮兵部队当中,主要分配给师属炮兵团或混成炮兵营,从40年代开始,德军还为sFH18火炮装备了新式的火箭增程弹,正常炮弹射程大约13公里,而发射增程弹射程能达到19公里,最快射速每分钟大约4发。

  在1934年左右,德械师曾向德国引进了24门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,并配备了特种8号榴弹,部分火炮还外加重型牵引卡车以及观瞄器材,当时这种榴弹炮主要装备给德械师中最精锐的炮兵14团和炮兵10团,曾在抗日战争期间,凭借这些大口径火炮的性能和射程,曾给日军造成重创。

  PAK35/36型是德军在二战初期装备的一种小型反坦克炮,也被称为战防炮,口径37毫米,全炮长度3.4米,火炮全重450公斤,俯仰角-5度~+25度,最大射程1000米,最快射速大约每分钟10~15发,除了采用37毫米各类穿甲弹外,也能兼容相同口径的高爆弹,进入40年代,随着坦克装甲的一直在升级,这种反坦克炮渐渐的就失去了作用,后来德军开始换装50毫米,甚至口径更大的反坦克炮。

  在二战爆发之前,德械师也曾向德国引进了一部分PAK35/36型反坦克炮,在抗战期间教导总队的战防炮营,就曾使用该型号火炮打掉了不少日军的火力点和防御工事,在抗战中也发挥出不小的作用。

  苏罗通ST-5型高射炮,本质上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制造,但为了逃避“凡尔赛条约”对德国军工的限制,而莱茵金属就在瑞士成立了名为“苏罗通”的子公司,这种高射炮就是在此厂商生产,该型号口径为20毫米,炮管长度2.15米,重量80公斤,使用20发弹药盒供弹,最大射程5600米,最大射高3400米,最高射速每分钟大约320发左右。

  在抗战爆发之前,德械师就装备了200多门苏罗通ST-5型高射炮,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给了八路军使用,苏罗通ST-5虽然在德军当中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,但却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,曾击落过各类日军的战斗机、重型轰炸机,甚至还摧毁过日军的坦克。

  二号坦克在1935年期间生产,相比一号它属于一种步兵支援型坦克,各种各样的性能也有着显而易见的提升,车身战斗全重达到了11.8吨,最大装甲厚度也达到了30毫米,引擎系统改为一台功率为18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,最高公路行驶速度大约每小时45公里,其实提升最大的还是武器系统,不再单纯使用机枪,而主要武器改为一门20毫米机炮和一挺MG34型7.92毫米通用机枪。

  在30年代左右,德械师也装备了少量的二号坦克,但由于装甲兵缺乏作战经验,所装备的二号坦克在战场上并没有发挥出作用。

  全名“一号装甲式战斗车”,简称一号坦克,是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轻型坦克,在1934年开始生产,装备德军装甲师的每个装甲侦察单位当中,后期还有使用一号坦克底盘改装出来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,该型坦克车身全长4.02米,宽度2.06米,高度1.72米,战斗全重5.4吨,车身装甲防护最大厚度13毫米,动力部分搭载一台Krupp M305型汽油发动机,最高时速每小时37公里,最大行程145公里,主要武器配备2挺7.92毫米MG13机枪,备弹2250发,除此之外还有额外的FuG2型电台。

  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,“国军”德械师部队向德国采购十几辆一号A型坦克,大多数都参加了“南京保卫战”,同样,由于当时的装甲兵缺乏坦克作战的经验,再加上一号坦克装备的是机枪,根本没办法对抗日军装备57毫米炮的89式乙型坦克,所以在当时,大多数的一号坦克都没能发挥出作用。

  Sd.Kfz221型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普遍的使用的一种轮式轻型装甲车,又名“毫须”式装甲侦察车,还有不少德军士兵称其为“搜索车”,因为主要用途就是在战场中侦察和巡逻,动力部分搭载一台Horch3.5升发动机,最高时速可达到每小时90公里,车身装甲厚度5~8毫米,乘员2~3人,武器通常配备一挺7.92毫米MG13机枪,后期生产的改为SPzB41型反坦克炮或者机炮。

  在1939年期间,德国曾向德械师出售了一小部分Sd.Kfz221型装甲侦察车,同时也有一部分装备给当时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,也就是第五军,有12辆Sd.Kfz装甲车配备了第五军200师的战车搜索营第3连,并奉命参加了台儿庄战役,在这场战斗中主要担任警戒任务,但之后在“昆仑关”和“第一次入缅”这两场战役中,所装备的Sd.Kfz221装甲车都已损失殆尽。

  欧宝“闪电”3吨级卡车是二战德军最常用的一种型号,主要担任物资运输、兵员运输和火炮牵引等任务,此型号诞生在上世纪30年代,搭载一台3.6升的直列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,上限功率74马力,最高时速每小时可达到85公里,油箱容量82升,可行驶320公里,全车长度6.02米,宽度2.26米,高度2.17米,空重2.1吨,载重量3.29吨。

  该车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,在此期间大约制造了82356辆,这种卡车当时也深受德军汽车兵的喜爱,德械师也曾在30年代中期引进了一小部分欧宝“闪电”卡车,主要也是担任火炮牵引、运送士兵和作战物资等任务。

  此型号在二战之前,由德国克虏伯与亨舍尔公司,联合开发的一款三吨型4X2越野卡车,在1933年正式定型,随后成为德国陆军炮兵及运输部队的主要车辆之一,动力部分搭载一台功率为1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,并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,后轮还采用空气制动系统,全车长度7.4米,宽度2.5米,高度3.2米,总重量9.1吨,一般的情况下采用开放式车舱,但针对不一样的环境,也可安装帆布制成的软性车顶,用来抵挡风沙或雨雪天气。

  但这种卡车在德械师当中并没有特意去引进,而是跟随Le.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而来,所以在德械师炮兵部队当中,主要也是担任牵引榴弹炮和运送弹药的任务。

  那以上就是德械师里最好的十大德式重型装备,如文中存在错误或者不足,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,想要知道更多相关联的内容,请记得关注,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。